今年國慶佳節(jié)也是東風公司35周年廠慶之喜。日前,本報記者與來自全國各地的多家媒體記者,舉辦了“重走創(chuàng)業(yè)路”大型自駕車新聞采訪活動,駕駛由東風公司旗下的東風雪鐵龍,東風標致,東風日產,東風本田和東風悅達起亞生產的天籟、藍鳥“智尊”、CR-V、陽光、嘉華、千里馬、遠艦、畢加索、賽納、愛麗舍、標致、乘龍等“東風制造”的壯觀車隊,沿武漢、隨州、襄樊采訪中國著名的千里“汽車產業(yè)走廊”,最后到達十堰車城———東風公司發(fā)源地。大家沿途興致勃勃地參觀訪問了武漢神龍公司、東風本田、隨州東風車輪公司、襄樊東風康明斯發(fā)動機公司、東風股份公司等東風集團下屬企業(yè)企業(yè),參觀了東風公司在各地的生產基地,通過親身體驗感受了各種車型的性能,目睹了東風公司35年來建設的巨大成就。
9月27日,“重走創(chuàng)業(yè)路”大型自駕車新聞采訪活動在武漢發(fā)車啟程,來自東風公司所屬企業(yè)的全系列乘用車成為沿途一道靚麗的風景,剛剛下線的天籟更是成為大家追逐的熱點車型;在襄樊試車場,大家目睹了面對60度的陡坡東風軍車上下自如的爬坡表演,不禁贊不絕口。其后,“東風制造”的壯觀車隊35輛新車集中亮相,東風新品展示會在十堰開幕。
9月29日,東風有限公司乘用車公司襄樊新工廠竣工投產,記者們見證了天籟轎車在新廠下線這一歷史時刻———繼今年5月廣州花都工廠正式運營之后,東風汽車有限公司又一個10萬輛產能的新工廠,此舉表明這一中國最大汽車合資企業(yè)的轎車生產基地已全面建成。據東風有限總裁中村克己介紹,新工廠總投資6億元人民幣,占地面積45萬平方米,包括沖壓、焊接、噴漆、組裝和樹脂5大工藝,是在原東風汽車股份公司輕型車卡車工廠的基礎上,采用日產標準生產方式改造而成,生產設備水平國內一流。到2007年汽車銷售量由2003年的30萬輛增加到62萬輛,其中乘用車達30萬輛。據悉,為實現(xiàn)這一目標,合資一年來,乘用車公司在引進日產新車型的同時,不斷加快轎車能力建設,以現(xiàn)有的廠房、設備和生產技術等為基礎,導入日產生產方式和轎車生產技術,相繼建成了15萬輛產能的廣州花都新工廠和10萬輛產能的湖北襄樊新工廠兩大轎車生產基地。
2004年對于中國汽車而言頗為苦澀,但東風汽車并沒有讓這種枯澀破壞了其成立35周年喜慶氣氛,這一年的東風在轎車市場上奮起發(fā)力,推出車型之多讓人驚嘆。藍鳥“智尊”、東風本田CR-V、起亞嘉華、東風標致307、起亞遠艦、“天籟”,每一款車的推出都對市場帶來極大的震撼。通過體驗壯觀的東風千里汽車走廊,記者們深深感受到東風35年創(chuàng)業(yè)豪情。35年前,東風在十堰的蘆席棚中起步,靠著“馬燈精神”創(chuàng)業(yè),取得迅猛發(fā)展。在資產規(guī)模上,從國家投資的16.7億元和10萬輛生產能力,發(fā)展到今天資產達636.8億元(凈資產273億元)與80萬輛生產能力;在局域布局上,從原來偏居鄂西北一隅,發(fā)展到今天的十堰、襄樊、武漢、廣州、上海、新疆、柳州、杭州、鹽城和朝陽等,遍布全國的十大基地;在產品型譜上,從原來生產單一的載貨車,發(fā)展到今天的全系列商用車、乘用車、汽車零部件和汽車裝備的產品格局,僅轎車品種就擁有東風雪鐵龍、東風標致、東風日產、東風本田、東風悅達起亞等五大品牌。東風建設35年來,累計生產汽車近500萬輛。據日前中國企業(yè)聯(lián)合會等機構通報:東風2003年已經達到世界500強的標準。另據世界汽車制造商協(xié)會的報告:2003年,東風商用車產銷規(guī)模排名僅次于戴—克位居世界第二位。(李潮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