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络在线毛片_亚洲欧美日韩在线视频_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精品_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九色堂_欧美日韩在线播放

下載手機汽配人

11月召回:日系占比超六成 造假丑聞持續(xù)發(fā)酵

作者: 汽配人網 發(fā)表于: 2017-12-02

今年11月份,國內乘用車市場共13個品牌發(fā)布16次召回公告,累計召回汽車816366輛,環(huán)比上月增長61.72%,同比增長78.40%。同環(huán)雙比的大幅增長,主要是建立在去年同期和上個月召回市場的超低基數之上,但相比前期因高田問題氣囊而爆發(fā)的大規(guī)模召回,11月召回市場仍是在低位運行。

  近期不斷發(fā)酵的日本造假丑聞似乎并未“影響”中國市場,日系車企對于中國市場售出的車型也都自信滿滿。不過,隨著造假丑聞的繼續(xù)深入,日系車企能否在中國市場“獨善其身”也令人質疑,對此,經濟日報-中國經濟網汽車頻道將會持續(xù)跟進報道。

  根據國家質檢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11月份發(fā)布的召回公告,經濟日報-中國經濟網汽車頻道經過匯總、統計,整理出“11月國內乘用車召回榜單”。11月,國內乘用車市場共有13個品牌發(fā)布16次召回公告,累計召回汽車816366輛,環(huán)比上月增長61.72%,同比增長78.40%。同環(huán)雙比的大幅增長,主要是建立在去年同期和上個月召回市場的超低基數之上,但相比前期因高田問題氣囊而爆發(fā)的大規(guī)模召回事件,11月召回市場仍是在低位運行。

汽車召回

分國別來看,11月發(fā)布召回公告的13個品牌中,日系占據3席,并以545451輛的召回數量占總召回量的66.81%,召回數量最大;其次,美系2品牌共召回汽車210398輛,占總量的25.77%;接下來,自主2品牌共召回汽車29405輛,占比3.60%;瑞典1品牌召回汽車15629輛,占比1.91%;德國、意大利各有2品牌,分別召回汽車9831輛和5623輛,占比1.20%和0.69%;韓國也發(fā)布有1起涉及29輛車的召回公告。

汽車召回

其中,本田以2批次335357輛的召回數量成為召回最多的品牌,而召回原因都是由于車輛后視鏡開關內部可動觸點表面處理不當,操作開關的過程中可動觸點磨損,磨損粉末堆積、氧化后接觸電阻增加,可能導致車輛行駛或停車過程中左右外后視鏡同時自動折疊,影響駕駛員的后方局部視野,存在安全隱患。本田的高檔車品牌謳歌也因為相同問題,而在11月宣布召回汽車3524輛。

汽車召回

同時,本田不僅在中國市場展開了大規(guī)模的召回,在國際市場更是麻煩不斷。據外媒報道,本田于11月18日表示,正在全球、尤其北美市場召回90萬輛奧德賽多功能休旅車,原因則是其第二排座位在調整后如果沒有正確鎖住,可能會向前傾斜。截至目前,本田已因此收到46份輕微受傷事件報告。

此外,最近國內召回市場影響持續(xù)擴大的高田問題氣囊事件,在本月暫告一段落,11月并無一起直接由高田問題氣囊引起的召回。不過日系品牌仍以545451輛的召回數量占總召回量的66.81%,份額最大。這也不由得讓人聯想到近期頻繁、大面積爆發(fā)的日本造假丑聞。從早在今年10月初日本神戶制鋼所造假丑聞曝光伊始,日產汽車、斯巴魯汽車、神戶牛肉、日本商工組合中央金庫(商工中金)、三菱材料,直到最近曝出的東麗數據造假,相繼被曝出的日系造假丑聞,在把“日本制造”拉下神壇的同時,也讓日系企業(yè)造假的劣根性暴露無遺。

汽車召回

日本東麗集團高層為造假丑聞道歉

而聚焦到中國市場,經濟日報-中國經濟網記者查閱大量數據后統計,自2005年起至今,我國進口車數量已突破千萬輛大關,達到1010萬輛。其中,日系進口車數量累計達到253.4萬輛,占進口總量的四分之一以上。對于中國市場如此龐大的保有量,將會受到多大波及也是每一位車主最擔心的事情。如在一些網站的論壇中,不少日系進口車車主表達了對自己車輛安全性的質疑,甚至一些已經預定了日系進口車的消費者已經選擇退車;而以往要加價購買的車型,出現較大的松動。

然而匪夷所思的是,對于這波幾乎波及到日本所有汽車企業(yè)的造假丑聞,日系車企幾乎眾口一詞地發(fā)布“不影響中國市場”一類的說法。

如10月19日,因“車輛出廠檢驗違規(guī)操作被曝光后仍未停止”,日產汽車決定日本國內6家整車廠全面停止發(fā)貨和新車登記手續(xù)。但在回應一家中國媒體的采訪時,日產中國相關負責人卻表示,“該事件只出現于日產汽車的日本工廠,所涉及的車輛僅在日本國內市場銷售,不影響包括中國市場在內的其他區(qū)域市場”。再比如,有媒體報道,在10月27日的發(fā)布會上,斯巴魯社長吉永泰之表示,由于此次涉及造假的質檢標準是由日本相關質檢機構設定的,并沒有應用到出口車輛當中,暫時出口車不受影響。

對此,在接受經濟日報-中國經濟網記者采訪時,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:“日系車企在中國有不負責任的先例,尤其在沒有強制性措施的迫使下,日系車企對于中國市場很有可能將繼續(xù)采取消極的應對態(tài)度”。

不過,隨著日本造假丑聞的不斷發(fā)酵,已在本土展開召回工作的日本車企,能否在中國市場“獨善其身”也令人質疑。對此,經濟日報-中國經濟網汽車頻道將會持續(xù)跟進報道。